日本学者远藤光晓来我校作报告

2018年03月26日 16:24
文学院
Share

3月18日上午,日本青山学院大学远藤光晓教授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一层文学院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山东方言轻声前变调的地理分布——兼谈连读变调和重音格式的类型和成因》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文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陈长书教授主持,文学院教师代表李海英教授、王红娟老师及部分学生到场聆听报告。

报告开始前,陈长书教授首先对远藤光晓先生进行了介绍。远藤光晓,1958年生,1982年东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同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留学,1985年东京大学博士结业,师从平山久雄先生,现任日本私立青山学院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语言学及亚洲地理语言学的研究。接着,陈长书教授代表我院师生对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报告中,远藤光晓先生先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描绘了山东方言轻声前变调的在地图上的分布。他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调值,将山东方言里四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本调调值与在轻声前发生变化的变调调值用多幅语言地图的形式进行呈现,使人们对山东方言轻声前变调的整体情况有了全局性、形象性的认识。远藤先生总结到,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阴平在轻声前由凹调被替换为低降调是比较明显的变化,在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而阳平、上声、去声的替换就表现得不那么统一,阳平在有些地区变为高平调,还有的地区变为中升调等其他调值;上声则变为凹调或高升调等其他调值;去声则变为高平调或低降调等其他调值。另外,远藤先生又根据利津、章丘等地的方言材料,说明了山东有些方言中,有些中古调类在今天的单字调中已经合并,但在轻声前变调依然能够分开。

为了让大家了解山东方言研究的历史源流,远藤先生介绍了解放前齐德芳神父对济宁话的变调和重音的描写。齐德芳神父在上世纪30年代来到山东济宁,对山东西南方言的变调及其成因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与解释,其分类之细致,描写之详尽,放到现在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他的学术精神值得每位学术研究人员去学习。远藤先生还阐述了日本著名学者平山久雄先生对山东话声调演变过程的构拟,并用多幅近70年来山东话声调演变的方言地图证实了平山久雄先生的推测。他指出,已有材料对山东方言声调的描写在共时层面上已经比较充分了,现在需要的是对其变化规律的解释,而平山久雄先生从历时角度出发,对山东方言声调演变过程的构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平山久雄先生1998年发表在期刊《方言》上的论文《从声调调值演变史的观点论山东方言的轻声前变调》中认为,山东方言的四个调类在历时上存在一种推链式的演变过程。首先,由于音节末尾音势一般变弱,高音一般较难维持到音节末尾的缘故,阳平便由高平调[55]逐渐演变为降调[42];而原来同为降调的去声[42]为了与之区别,就为阳平的变化所推动,逐渐往低里变化,变化为了[21];同样地,阴平[21]为去声的变化所驱动,变到了[213];上声为阴平所驱动,逐渐往高里变化,变到了[55]。这样根据平山久雄先生的观点,四个调类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推演链。为了证实这个假设,远藤先生搜集了学者们在上世纪40年代、60、70年代、80年代调查的山东方言声调资料,并将其反映在地图上,进行纵向的对比,发现除阴平的调值并非像平山久雄先生所言是由低平[21]变为升调[213]之外,其余几条规律基本都可以从近70年的方言地图上得到印证,由此也可以推测阴平的变化可能发生在更早之前。在报告的最后一部分,远藤先生对济南话的其他连读变调类型进行了梳理和补充,主要是由于异化和同化产生的连读变调。他指出,济南话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并不是所有的类型都改变了前字原有的声调,但相同调类的两字连在一起,前字一定会有变调。这种现象在其他官话区也有类似的现象,郑锦全先生在1966年发表的《官话方言的声调征性跟联调变化》就以北京、沈阳、西安、成都四个官话区为例讨论了类似现象,指出了“低调异化”这一现象的存在,而这一现象在济南话中也存在,但也有例外,如上上变调的变化就不能得到充分解释。远藤先生还指出,济南话阳平加阳平的变调(42+42→43+42),前字的声调不是由于异化而变化,而是由于受后字高调的影响而同化,变得较高。同样地,这种现象在老派广州话去声的变调里(53+53→55+53)也可以找到类似现象相照应。

报告结束后,远藤先生与现场的师生进行互动,老师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提问,现场氛围异常热烈。从山东大学专门过来听报告的一位同学就平山久雄先生的构拟提出了疑问,对其只从语音内部因素寻求语音演变的规律而不考虑外部其他因素的影响的做法表示质疑。远藤先生认为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因为自己也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且虽然自己是平山久雄先生的学生,但自己也对其解释持部分保留态度。他指出,平山久雄先生的学说其实只能解释50%左右的现象,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还需学者们再做出更详尽的调查与研究来解释其他现象。文学院陈长书教授也就平山久雄先生的推链构拟中的问题进行了提问,远藤先生就演变的具体过程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文学院李海英教授、王红娟老师还与远藤先生分别就日本来华传教士的研究和轻重音的研究与进行了探讨与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最后,王红娟老师对本次报告会做了总结,她说,远藤先生对轻声连读变调的研究着眼于整个山东方言,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与独到的研究思想做出了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成果,这值得我们去学习;同时,上世纪研究学者们,特别是以齐德芳先生为代表的来华传教士对山东方言语音进行的描写之详细,研究之用心,也值得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学习借鉴。报告会最后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