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交流的四个多月很快过去。一直未停过零碎地记录当下的情感,若要系统地讲述,一时还真不知该从何说起,我想我们当中很多人都已将台湾的一些东西融化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为何要去台湾交流真的是个大重点,港台流行文化在我心里各占一半天地,非去了台湾而热爱台湾,而是在去台湾之前,已经非常热爱台湾。
2018年9月14号,第一天到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收拾好宿舍,我和室友去711便利店买吃的。结完账我接过发票时,收银员对我说,“谢谢!”,我惊讶,忙不迭回说谢谢。这大概是台湾给我的第一个惊讶。后来当然习惯成自然,跟收银员、服务员,跟司机,跟老师、同学,跟身边每一个人每天互道谢谢,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考虑“该不该”是多余,有的只是相互尊重。不止于此,台湾的公众场所极其有秩序,乘公车和用ATM机等都自觉排队,搭手扶梯自动靠右侧站,左侧留给需要快速通行的人。看不到急急忙忙气急败坏的身影,大家都轻轻柔柔、不慌不忙地等候,说着“不好意思”和“谢谢”。我想这是所有交流学生对台湾最初也是最直观的印象,我常常打趣自己说,四个多月下来,我整个人都变平和了。这是事实,处在一个平和礼貌的环境里人也会自动变平和,我喜欢这种人与人相处的态度,以致在某个时刻,我忽然想到了龙应台的那句话,“请用文明说服我”。
参加2018年的台湾同志游行是一个既定的行程。台湾同志游行举办年数已久,发展到如今已经不仅仅是同性恋者争取平等的运动,更成为了LGBTQ+乃至其他少数族群的平权盛会。我自问并非性少数族群中之一员,但生命生而自由生而平等,任何人都有理由为之作出努力,哪怕是在这天走进拥挤的人群这样的一小步。在这天,所有人都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性别、取向和立场都不是问题,我感受到的没有怨怼,而是我之为我,I AM WHAT I AM的骄傲,是“快乐人共并肩”。所有人都不同,但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彩虹旗在高举的手臂中飘扬,随风上下翻飞的彩虹啊,它代表了多元与包容,在此刻跳脱旗面,挂到了远远天边。
港台文化发烧友如我,看演唱会和展览当然少不了。我在台北看了很多演出,有些是演唱会,有些是音乐节和颁奖典礼。我并没有只是挑熟悉的歌手看,间中也看了许多新兴的独立音乐团体,这些年轻的音乐人给了我新鲜的刺激。现在许多人爱讲华语乐坛青黄不接,但是我却看到台湾音乐的生机勃勃,正向华语乐坛注入新的能量。路数不可能几十年不变,请转变眼光,仔细发现。自此,台湾流行文化在我的世界里,不只有风和雨,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和超级市民,陈升二十岁的眼泪和福尔摩沙的口琴,也有了一群独立乐团的年轻人,他们批评高普考,她们有小雀斑和乱糟糟的头发,他们在流浪连,他们是草莓救星、厌世少年、落日飞车……给文化自由,文化便会给你带来许许多多的意料之外和无限的生机,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
最后,在学校。我很喜欢我去交流的学校,中国文化大学。文大在台北阳明山上,山上空气好,但也会常常遇到比山下恶劣的天气,比如,大风。当然不比台风,可是山上的风也不容小觑,夹杂着连绵的雨,常常令文大学生苦不堪言,因为雨伞出门即骨折!不过不重要啦,现在想想那些顶风冒雨走在阳明山上的日子,也都是极快乐的回忆。何况风雨过后,真的总是会出现超大彩虹。我遇到的老师也都是和善又热情,我虽不是什么脆弱内向的人,但也要谢谢他∕她们的毫无架子,真挚而温暖,总会让我收获喜悦和闪着光辉的新世界。感谢老师和同学,让我了解了台湾不一样的课堂氛围,顺利完成了这一段学习历程。也要感谢大陆文教处老师真的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所有交流学生平安快乐地学习和游历,度过美好的四个多月。
这些是大的方面,每一天也都会有不同的感动和内心活动,我记录了很多,很多也在一天天的生活里成为我的一部分。回到家之后我心怀感恩,感恩这一切。见识过美好世界,完成了心愿,取得了共鸣,我为我的决定而高兴,我拥有过一段最美的时光。将来也会以更平和的心态去过好我的生活。
?2017-2019 【山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版权所有